五年后,他再次选择了浙音
发布时间:2023-04-27 人气:— 作曲与指挥系 汤恒瑞 —
汤恒瑞,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2018级本科生,先后师从于王云飞副教授、李珺副教授。2020 年作品《幻森林》获浙江音乐学院首届“华音杯”作曲比赛二等奖;2021 年原创作词作品《我们的明天》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疫情歌曲改编比赛二等奖;2021 年作品《云间池》获浙江音乐学院第二届“华音杯”作曲比赛三等奖;2022 年获浙江音乐学院专业二等奖学金、科研创作奖学金。2022年参与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大型项目《越地长歌》,2023年考入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。
— 青春肆意飞扬,热爱经久不息 —
很多人都纠结过,在这个十字路口有太多的不确定性,就像舞台上未揭开的红色幕布。
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创作研究与热爱的实验表演更具有价值,毕竟当代音乐在任何的场景与地点都非常有趣,这是一个全新的、神秘的世界。因此我选择了考研这条路,继续在我的学校学习音乐创作,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也非常支持我课余热爱的实验音乐与表演。与就业相比,这条路可能才是我自己。
— 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 —
定下方向,世界就进入了有暗有明的昼夜。
许久未学习的文化课对于一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挑战,我就是其中之一。考研的道路似乎也是一门弱肉强食的课,他在引导你管理自己、引导你必须变得自律,这个过程注定是煎熬的。因此我制定了每一个阶段的任务,将学习起来较为轻松的学科与困难的学科穿插起来进行,我的时间表并不死板,“灵活” 是为了让自己不疲乏、不机械。此外,我也给自己设定了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奖励,可能是一场乐队演出,也可能是一顿美食。
— 抱朴守拙,行稳致远 —
不同于高考,考研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对话。
我并没有报任何机构,绝大多数课程都在房间里、宿舍里自学完成。4月开始背诵第一轮的单词,本来认为是一项轻松的任务,但是真正开始背诵却也难以坚持。政治从7月份开始跟随网课过一遍书上的知识点,课后通过做练习题进行复习巩固。同时也开始专业课的背诵,与考研伙伴一起每晚互相抽查当天学习的知识点,这一方式一直坚持到了10月份。之后便是刷真题、默写需要背诵的政治、音乐史、功能句。从十一月份开始自己定期定时进行各科模拟考,来调整做题的节奏与速度。休息时间,总会问自己:“你高考文化这么差,你能学好这么多知识吗?” 我从来都没有答案,当然也没想过停下。
— 稼穑蓬勃,梦想熠熠 —
幕布揭开后,新的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。
初试的分数出来的很突然,我本以为需要输入个验证码什么的,结果却格外直接。虽然可能不算是高分,但也比自己的预期要好很多。我很激动,在床上翻滚了几圈后,把消息告诉了身边的人,心里紧绷的弦也放松了一些。随后便马上开始复试的准备,练琴、复习专业课知识、定时写作、学唱传统民歌等等事情都变得更加有动力。考研的收获不是结果带来的,更多的是过程所带来的。
最后,今年的考研是场更为艰难的战役,包括同班伙伴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带病考试,考场上咳嗽声接连不断,不论结果如何,他们都是考研战场上的英雄。
—— 浙江音乐学院学工部 出品 ——
供稿 |作曲与指挥系
编辑 | 杨佳颖
责任编辑 | 柳季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