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乐坊|火星突围的N种方式:音符、画笔与方程式解码科幻人文
发布时间:2025-05-24 人气:2025年5月23日下午,由杭州滨江片区高校心理健康医校合作联盟、浙江音乐学院学生处、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处、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、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“穿越宇宙的音符与色彩”——《火星救援》心理电影研讨,在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。活动以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为核心,通过音乐、影像、科技与绘画的多维对话,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星际探索之旅。
音符启航:当弦乐叩响宇宙之门
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胡岩婷、杨浩然、杨子仪、吴语瞳四位同学的四重奏《Cornfield Chase》为活动拉开帷幕。悠扬的弦乐如光年外的引力波纹,将同学们带入浩瀚星海的想象之境。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林浩波在致辞中强调:“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翼,此次跨界合作不仅是学科的融合,更是对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。”
光影交织:电影中的科学与心灵突围
在《火星救援》主题解析环节,浙江音乐学院李昕瑶同学以“火星微光:科学与心灵的绝境突围”为线索,剖析了影片中科技理性与人性温度的交织;管弦系崔凤兰同学则从音乐叙事的角度,揭示了配乐如何成为影片的“第二个主角”。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团队从视觉美学角度解构科幻电影,覃如意带来许多太空影片中管弦与打击乐的应用片段,揭示了太空歌剧的史诗性美学;黄家豪对CGI(计算机生成图像)、VFX(视觉特效)和SFX(特效)进行了介绍,为我们拆解科幻奇观的技术密码;孙林韵从建筑艺术、绘画与装置、影视作品和当代艺术四个方面,畅谈宇宙时空的艺术重构。他们为观众铺开一幅“用艺术预言未来”的瑰丽画卷。
科技赋翼:深空探索的硬核之声
北航研究院的同学们为活动注入硬核科技能量。凌方舟同学以“从莱特兄弟到星舰殖民”串联航空航天史,点燃观众对星际航行的憧憬;赵文浩同学为我们揭秘量子光学导航技术;霍雨佳同学则以宏大的宇宙叙事,引领众人思考人类在时空尺度中的定位。艺术为科学插上浪漫的翅膀,科学为艺术夯实理性的地基。
未来之约:让对话永续星河
活动尾声,数十名参与者移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,在百年乐器与数字交互展品中触摸音乐与科技的共生脉络。自由交流环节中,航天工程学生与电影学专业生探讨“如何用光影呈现黑洞引力”、音乐学院向量子物理学院追问“宇宙振动是否蕴含旋律”,跨界对话的热烈程度远超预期。
今天,我们不仅用音符与色彩穿越宇宙,更用开放与包容缔造了属于未来的“跨学科星座”这场科学与艺术的“星际碰撞”,或将催生更多探索未知的共同体,让人类文明的星光永远璀璨。